護理帶來的人生歲月靜好

再幾天就是除夕了,雖然護理人員跟除夕無關也無感,但也是得假裝在這段時間除舊佈薪,顯示自己是個正常人。

既然要回顧,那來說說我突然間有了關於人生的新體悟的事吧!

一直以來,很常會有各種角色與身份問我問題,如問菜鳥護理師會問「新人好痛苦,怎麼快速上手」、中鳥護理師會問我「該不該繼續這個單位?」老鳥護理師會「怎麼轉行?」;一般生活中,則是會有各種醫療問題「疫苗該不該打」、「打哪一種」,或是「小孩手骨折怎麼辦?」(居然一年內有三起),以及各種生活問題「怎麼指引小孩讀書?」「怎麼叫小孩起床?」家庭間則有老公不給家用想離婚,問我有什麼看法?我甚至還協助了一個師大研究所、一個教甄的面試(都上榜喔!)…..。

經過這麼多協助解決問題的經驗,我突然意識到,人生會感到困惑,只在於「了不了解自己」。

這些大大小小,看似五花八門、多重角色甚至是多元宇宙的提問,都是自己對自己,或是自己對整個社會的理解而產生的未知感;越是了解自己,就越能了解自己所處的社會的位置,就越能一眼看到答案。

舉個例來說,護理師要不要留在該單位?跟小孩怎麼叫起床?是同一種問題,都是在問「你了不了解自己」?

如果妳是個只想賺錢但不願意再進修學新事物的護理師,穩定的護理工作就是你的首選,那麼「留在原單位賺錢」這答案已呼之欲出;同樣的,這樣的個性也會反映在為人母的行為上,妳只想穩定、變化性很少的生活,那孩子的規律性、不遲到就是妳一定要達到目標,那麼,你就不會在意孩子起床氣等問題,因為他不起床,妳百分百會更氣,當你的孩子認知到妳才是有不起床氣的那個,他們就不會賴床了。

又或者,妳是個喜歡新鮮事物的護理師,跟我一樣做個兩年就想要換單位、換種類,也很願意沉住氣逼自己前進,那基本上你不會問我「要怎麼轉行」,而是會問我「怎麼達到?」這樣的人,也通常不會在意老公給不給家用,因為自己就有能力賺。

換句話說,只有在自己不知道自己到底喜不喜歡變動、能不能承受變動帶來的壓力,才會需要他人幫忙分析自己未來。

而「小孩骨折」、「打什麼疫苗」這類專業醫療的問題,直接問自己的醫師就好,若是不信任這位醫師,那就換一位信任的即可;但情況通常是既不信任自己找的醫師,又不信任自己查找的資訊,往往是自己看完了覺得好像很有道理,問了一輪又半信半疑,最後決定了A後又想著B。

說穿了,是自己不了解自己到底有沒有弄懂?以及不了解自己能不能承擔?才會需要一個外在的指引。

不過,「了解自己」本身就是一件很費力的事。了解自己不是「我不喜歡吃太甜」、「我喜歡烤肉」、「我討厭學妹很笨」這種情緒上的想法,而是知道自己的長處與短處、優點與缺點,並且有勇氣承認自己並非全知全能,會犯錯,還要有能力改過。

待了解自己後,進一步才會知道自己與他人的相對位置,才真的能看到事情的答案。

如過年必上演的「婆媳問題」,其實就是角色位置的擺放問題,身為媳婦,妳有沒有站到「非妳不可」的位置上?我的意思是,如果妳的位置站的很穩,小打小鬧,妳又何必放在心上?不如當自己是搖滾區的觀眾,免票就能觀看沉浸式劇場。

話說回來,能夠擁有這樣的人生體悟,是因為我的本科是護理。

在護校期間的各種生理、心理知識,還有哭成一團的精神科及心理諮商課、職場的生死交關、病痛苦難乃至人生百態,都幫助我能更冷靜的看著自己,以及看穿別人,讓我的人生不太需要向他人提問,就能夠擁有歲月靜好,自然也不會因為有沒有放除夕而感到情緒轉換。

護理,真的很棒。

發表迴響

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:

WordPress.com 標誌

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.com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Facebook照片

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連結到 %s